对于香港,我不知道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多不多,从小也看香港电影,也看港剧,但就是对香港本身没什么兴趣。我是真的很抗拒这种钢筋混凝土搭建,全民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和我对东京的感觉差不多,香港对于我大概就是个食堂吧。
既然是食堂,这篇游记的内容还是吃!
这次可算把港式早茶吃透了
其实最好吃的早茶还是在广东,广州和顺德才是更值得去的目的地,就交给元旦的顺德之行吧。
点点心
每次提到香港的平民点心,很多人都会说添好运,添好运的酥皮叉烧包真是好吃,只不过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现在出去玩宁愿早上多睡会儿,也不愿意站门口排两个小时的队。
菠萝包看起来表皮脆脆的,其实是柔软的口感,内馅里真的有小块的菠萝,吃起来很清甜。
点点心点心专门店(佐敦店)
浇汁虎皮尖椒,小胖的点菜水平越来越高,本来还奇怪为什么吃早茶会点这么一道菜,没想到却是第一个被抢光的。尖椒包裹着肉馅,酱汁带些酸甜,好味。
虾饺,烧麦和凤爪应该是每桌必点吧,虾肉弹牙,凤爪脱骨又入味,本来还想再追加一份的,为了午餐能多吃点忍了半天才忍住。
脆皮鲜虾肠也不错,肠粉和虾肉中间还裹着一层类似油条口感的脆皮,让本身很软的肠粉增添了不少口感。
叉烧包相比添好运就差了一些,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吃添好运叉烧包时候的惊艳感觉。不过点点心也就这道稍逊,其他点心的水平都非常高。
莲香楼
上次来香港和七妙一起吃过莲香楼的晚餐,当时感觉是一家从环境到味道都不错的老店,所以这次安排了早起去这里吃早茶。
很老式的餐厅环境,很古典的餐具,透露着这家餐厅的年代感。
落座之后老爷爷上好茶,分好餐具,给我们一张点菜单就走了。莲香楼大概算最早引入饥饿营销概念的餐厅之一,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的早茶都是要自己去推车出来的阿姨那里自取,然后根据选的点心不同,阿姨在不同的价位上盖戳。
翻译一下就是想吃什么就要自己去抢。餐厅里本地对手都是一些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没什么竞争力;想吃顿早茶,难点在于和其他游客之间的竞争,还有对于好吃的点心车停留位置的预判。
一开始光顾着抢了好多点心到桌上,摆满了才能踏实的开吃。没想到第一口肠粉就惊到了,怎么这么难吃!肠粉皮像死皮一样一点弹性没有 ,就像在咀嚼泡软了的纸壳,牛肉肠粉的馅料可以忽略,咬要了一大口连块牛肉都没有。
叉烧包甜味咸味都有些过,肉块也过大了一些。
凤爪还好,感觉蒸凤爪属于味道顶点和底线距离很近的食物,怎么做都不会区别太大。
虾饺皮不Q,勉勉强强。
熟客一楼,游客和普客一律二楼起就坐。从环境上说陆羽茶室就是升级版的莲香楼,没有吵杂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正襟危坐的细细低语。
每周换一款菜单,几道当家菜是不怎么会换的。香港的这些餐厅,每家都有一道当家菜,陆羽的当家菜是杏汁白肺汤,
这里的服务有点出乎我意料的好,点餐的时候犹豫症又犯了,下意识的问了服务员老爷爷有什么推荐,老头子很热心的问了我喜欢吃什么,给我推荐了好几道,亲切而不过分,服务的度掌握的非常好。
脯鱼虾烧麦很鲜,虾肉脆弹
那天中午有大餐,所以点餐的时候克制了一下,只点了几道当家菜。
鲜虾饺也比较普通
单拿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怕猪润腥的朋友也可以试一下,真的不错哦。
龙景轩理论上不能算是一家早茶店,不过午餐是提供茶点的,所以选择中午前往。我们提前一个月打电话订位,还是没能订到靠窗的海景位。男士还会要求着装,我一个一双人字拖过整个夏天的人也被逼着穿上了长裤和鞋...
既然是体验早茶,这顿饭第一波以点心为主。虾饺外形治愈强迫症,表皮富有光泽,简直吹弹可破。
作为一个记录者真辛苦呀,吃到一半还得停下来照相。
片皮乳猪件,脆皮已经烤到焦脆的感觉,脆皮和猪肉之间还垫了一层面包,沾着白糖吃又香又酥。
蜜汁叉烧是在吃过甘牌烧鹅的叉烧之后想横向对比一下才点的,和专门烧腊店相比龙景轩的烧味还是略逊,大家自己考虑。
小胖迷之点菜之菜崧果仁生菜包,现在小胖点菜的水平是能从冷门中的冷门菜品中,找出一道还不错的菜肴。精心挑选的圆生菜剪成原型手掌大小,服务员盛好牛肉粒蔬菜丁的馅料,吃起来非常非常清爽,这点菜手法可以的。
奢侈了一下,鲍汁扣法国鹅肝配鹅掌,小胖和妹妹都无法接受这样的鹅肝做法,但我尝完之后觉得还好啊,鹅肝处于最嫩的程度,略有的一丝腥气也被上面的橘丝盖住了。
作为世界第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厅,龙景轩可以算香港美食的一座旗帜了。精致的食物,几无瑕疵的服务,是一家非常值得前往的餐厅。
路边摊里是香港的市井味道
一座城市的原住民经常去的餐厅,才是这座城市真实的味道所在。要是不太熟的人问我去北京吃什么,我可能会推荐去簋街或者三里屯,能感受北京的夜生活,多种类的餐厅想吃好也没问题;但遇到懂吃的或者好朋友,我肯定会带她去我自己经常去的几家饭店:民芳吃北京家常菜,利群吃烤鸭,三兄弟吃涮肉。
刘森记的竹升面上过舌尖,午餐的第一家先前往这里。
每个桌上都会放一罐泡白萝卜,简直全场最佳!白萝卜酸辣甜,而且完全没有本身的萝卜臭,既可以作为开胃小菜,也可以作为吃面时的解腻武器。
竹升面是用鸭蛋来和面,再经过很长时间竹竿的手工压制,可以很明显的吃出面的韧性。虾籽捞面口感略干,面应该是有加老抽调味,但还是很干。
百叶一般,和北京的爆肚相比火候控制不好,明显涮过了,咬都咬不动。
维记就在刘森记旁边,吃完已经五成饱了,本来还想走个10分钟消消食,没想到30秒之后就又开始吃...
这家最有名的是猪润面,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老朋友猪肝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之前看到前特首曾荫权都来专门品尝过这碗面,就是猪肝和方便面的组合,能好吃到哪去呢,真的很好奇。
就味道而言真的就是普通的猪肝面啊,猪肝确实又脆又嫩,方便面也就是方便面味,仅此而已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想了一下或许这就是这里的平民味道?算是一道想夸都不知道该怎么夸的食物。
除了深水埗,这次还去了几家很不错的香港家常餐厅,有的是之前去过的老朋友,有的是第一次去的新店,每家都可圈可点。
生记粥品专家
自从第一次喝了生记的粥,就告诉自己每次去香港的时候都要再重温一遍,所以一大早就坐地铁去上环,只为了喝香港最好喝的一碗粥。
普通女生的量点袖珍碗应该足够,我这样的高配玩家当然三拼起步啦。鱼腩和老朋友猪润最推荐,鱼骨和鱼丸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只要菜单上有的食材都可以随意搭配,直接和老板娘说就好了。
生记粥品专家(毕街店)
猪润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她如初恋,米粥自带润滑效果,配上爽脆口感的猪润再合适不过了,况且切的又大又厚,吃起来非常过瘾。
香煎鱼饼就比较普通了,不过推荐点一份油条加到粥里。
L'Atelier de JR
剩下的两家餐厅独立于其他,所以就单独分成两个段落。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算是现在比较网红的一家餐厅,店名意思是乔·卢布松的美食坊,乔·卢布松也就是店主,他所拥有的餐厅总共获得了28颗米其林星,上海外滩店去年初也开张了,这次我们去的是这家米三香港店。
餐厅位于置地广场的四楼,要先坐电梯到三楼,然后找到下图的餐厅专属扶梯上楼就餐。
我们是中午去的,可以直接点午餐套餐,498的没有开胃菜,598一道主菜,758两道主菜,其他没有区别,可以自己选择前菜,汤品和主菜的种类。服务员会给很多菜品上的介绍和推荐,不过服务我们的小哥中文很差,英语交流更顺畅一些。
餐前面包非常吸引眼球,摆盘就像是一束鲜花,中间的酥皮类软面包非常好吃,配上店里自制的黄油简直停不下来嘴。可能是因为牙的问题,一直不太能接受法棍之类口感硬的面包,还是想说小牛角真好吃啊!
开胃菜是千丝万缕虾,青豆泥和番茄冻的混搭口感非常奇怪,简直有些难以接受
汤非常浓郁,但里面的薄荷馅饺子味道真是非常奇怪,是想起解腻的作用吗?感觉完全打破了这道菜的平衡。
甘牌烧鹅
香港好吃的烧鹅就那么几家,除了一乐是自成一脉,其他甘牌甘饭馆都是出自镛记门下,兄弟阋墙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甘牌烧鹅是镛记创始人的孙子成立的新店,餐厅的位置非常不错,我们上午逛完太古广场,沿着轩尼诗道往东走15分钟就到了,继续走10分钟就是时代广场和希慎广场,对于有港岛一天暴走逛街行程的朋友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午餐选择。
甘牌名气很大,进店却发现其实很小,整个大厅也就能坐10桌左右,人少的话不免要和其他人拼桌。
韭菜花鹅红,鹅血块很大,入口简直像果冻一样,又滑又嫩,汤稍微有些辣味,遮住了鹅血仅有的一点腥味,太好喝了。
甘牌烧鹅
果然还是没有吃饱,又点了卤水拼和油鸡蜜汁叉烧拼,卤肝口感细腻,油鸡相比白切鸡确实有些油腻,而蜜汁叉烧感觉略柴,没有肥叉好吃。
这篇游记主要内容都是吃,并不是我有意为之,实在是计划好的行程,因为天气原因放弃了大半。
最终这次香港行,变成了吃-逛-吃-逛-吃-逛的魔鬼行程。在酷热天气的淫威下,我失去了自我,变成我时不时求她们俩在商场多逛会儿了。
以这次唯一出镜的一张照片作为结尾,头的部位被一个不知道姓名的男的挡住了,猜猜是谁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