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的九个阶段,90%的人都卡在了第二段,你还要奋斗几年

推荐时间:2024-04-20 10:51:00 美女生活

理财的关键是你能留下多少钱,钱是一步步算计出来的。

01

前一段时间,有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财务自由的标准划分成九个阶段,最终是“终极”的财务自由。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财富都会有不同需求,也会存在不同的焦虑:是否该穷养男孩富养女孩、如何规划二胎理财、如何把跳槽变成增收捷径……

吴晓波曾提到,他听过关于财富最焦虑的一个回答是:超级富豪拼命赚钱,是为了想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能赚多少钱。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地鸡毛的“小确丧”生活才是常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才是日常焦虑的问题。

为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实现从月薪三千到月入三万的小目标,并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

正如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的:

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02

BBC最近有部非常拉仇恨的纪录片《Feeding The Super Rich》(亿万富翁们的饕餮盛宴),讲述的是伦敦的亿万富豪们,平时到底都在吃什么。

300英镑一杯的苏门答腊猫屎咖啡、5000英镑一杯的稀有白兰地、2.4万英镑一罐的顶级白鳇鱼子酱……

只得感慨: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正如纪录片一开始指出的:当我们在逛超市买食材时,亿万富翁们看的则是米其林指南。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哭着往泡面里加了根火腿,在话题“哪个瞬间发现自己穷到骨子里”下面,给评论区的每一条留言都点了个赞,才找到一点共鸣和安慰。

但话说回来,哭着吃过饭后,还是要走下去。

财经作家王诗文在《我懂你的理财焦虑》一书中提到:

这个时代的财富焦虑,归根结底都是急于要过“标配”的人生。而所谓“标配”,不外乎有房有车有存款,且被动收入远大于主动收入,可以毫无压力地享受诗和远方的人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适度焦虑未必就是坏事,它可以让人产生一定的紧迫感,从而将之转化为动力,及早做好资产安置与规划。

作为一名工薪族,应尽可能提高收入,想方设法多开源,把本金这个雪球通过多种形式积累做大后,再通过科学的规划慢慢滚大。

收入越低,越要学会理财。理财规划要注意三点:

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②树立合理的收益目标,摒弃一夜暴富的幻想。

③组合投资要有度,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投资类别,首要考虑“控制风险、分散风险”。

03

开学前一天,重庆一名8岁的小男孩独自吃火锅的事件在网上走红。

小男孩的这一顿火锅吃了120块钱,用上妈妈留的20块加上100块压岁钱刚好够付这次账单。小男孩说,自己点菜时都算好了。

除了感慨自己小时候怎么就没有对压岁钱的觉悟呢,也对小男孩对账单金额的把控刮目相看。

孩子的财商培养,一直是让不少中国式父母不知所措的问题。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比较合理?该不该定期查账?

其实,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让孩子对零花钱产生“敬畏之心”。

①通过“给钱”让孩子对金钱形成支配认知,培养他们的持家能力。

②必要时帮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尝到靠自己双手挣钱的喜悦,增加信心。

③让孩子明白,省钱和赚钱同样重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使用钱,学会花钱。

04

《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最初是一名衣食无忧的全职主妇,遭遇婚变后整个世界都崩溃了。后来在闺蜜唐晶及其男友贺涵的帮助下华丽变身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职业女性。

这部电视剧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不管在什么时候,女性都要保持经济独立。

朋友小美最近处于崩溃的边缘:刚怀上二胎的她,被公司变相逼辞,接着发现丈夫出轨,而手里连一笔应急的积蓄都拿不出的她,只能忍气吞声依附于丈夫。

实际上,女性不应该抱有自己是家庭附属品的想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者。婚姻和生活会欺骗你,钱才是你最大的底气。为此,不仅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要学会理财。

①善待工作,不要因为结婚和怀孕而怠慢工作,更不能因此脱离社会。

②思想独立,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保持自己的兴趣特长、追求和思想,坚持学习,不要把怀孕作为成长的终点。

③学习存钱,尚有盈余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让钱生钱。

不要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失去自尊和独立,那比世界末日还可怕。

05

纪录片中,一位伊朗女模特有一句话: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

多赚多花,少赚少花,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很多人都信奉这样的消费真理。

盲目相信这样的观点,会导致你陷入无度的消费中,尤其是在便捷支付极大降低消费痛感的今天,完全不知道钱都花哪里去了。

理财的关键不是你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你能存下多少钱,你怎样让钱为你工作。

有人说,在国内如果能给自己存个一两万的急用钱,差不多就能超过60%的国人了。

养成“算计思维”,需要注意三点:

①认清一些消费陷阱:

假性实惠,如办理各类会员卡,看似优惠,但实际上很少使用,白白花了钱;

购物错觉,买高档礼服等虽然很想要却往往压箱底的东西;

盲目采购,遇上各种大促,或者心情不好时就一味买买买,没有理智地考虑时效性、实用性等问题。

对此,王诗文提出了“10%”理论:将家庭非必需品开销坚决控制在月消费额的10%以下,否则既把钱花在了不实际的东西上,还增加了扔东西的烦恼。

②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重视每一笔小额支出,坚持记账,一个动作重复21次,就会形成习惯。

③形成省钱套路,使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价值和效用。例如尽量买换季打折的衣服,下餐馆时使用团购优惠券等。

会花钱、花对钱远比花多少钱更加重要。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算计出来的。

理财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财务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不自由,毋宁死。

热门视频